新闻中心
PRESS CENTENR互联网保险日益炙手可热。近两年,互联网保险的业绩翻倍增长,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投资“风口”,“成长的烦恼”也伴随而来。一方面,保费规模、保费增长率、展业机构数量、渗透率都创出新高;另一方面,多路资本入场竞逐互联网保险“蛋糕”。数据显示,2015年各类互联网保险业务主体融资总额超过70亿元。
风险投资机构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尚在初级阶段,不管是渠道还是场景建设均还处于行业教育的过程。从数据来看,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呈现人身险增速较高、财产险业务渠道和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的现象,互联网保险公司间的保费收入分化明显。在继续维持较高的整体增速预期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场景化”将成为解决消费者需求“痛点”的关键,大数据技术也将发挥相应的作用,从渠道变革延伸到产品变革,互联网保险尚在探索盈利模式。未来,“保险场景+行业”的模式值得期待,但以“创新”为名的展业风险也不容忽视。
资本竞逐
互联网保险在经历2014年的业务扩张后,在2015年继续取得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规模达2234亿元,同比增长160.1%,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已超过100家。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在2013年为1.7%,随后该指标在2014年变为4.2%,又在2015年升至9.2%。而201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
曲速资本联合互联网保险观察网近日发布的《2016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分析,互联网保险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理财型保险产品在第三方电商平台等网络渠道上的销售热度继续,同时,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增速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二是由于保险公司对于互联网渠道重视度大增,加大了拓展力度,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转战互联网,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从资本关注的角度,互联网保险在近两年已成为“风口”。报告统计,从融资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互联网保险公司共发生2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融资额达到百万级规模的有10起,达到千万级规模的有8起,达到亿级及以上规模的有5起。共有8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获得第二轮及以上的投资。获得投资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具体按地区来看,北京有8家,上海11家,深圳3家,其他地方3家。
公开资料显示,慧择网、意时网、众安保险、大特保、车车车险在2006年至2014年间相继跻身融资“亿元俱乐部”。业内人士分析,2016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可能将见证整体融资并购金额超过50亿美元的局面,预计将有至少3家公司融资超过1亿美元,而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实际上,关注互联网保险“风口”机会的机构不仅限于风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等互联网公司,三泰控股、腾邦国际、京天利、焦点科技、高鸿股份、银之杰等保险业外的上市公司,以及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的业内机构,均纷纷布局相关业务,无论在业务合作还是投资方面,各类市场主体都展现出热情。
业绩差异
然而,各路资本蜂拥而至,并不代表投资互联网保险一本万利。某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保险尚在初级阶段,不管是渠道还是场景建设均还处于行业教育的过程,待发展一定阶段成熟之后,才可以考虑跨界和其他很多服务相联系,进而演化为“生态化”的产品。
该人士表示,风险投资机构作为早期的投资者,本身就是以“高风险、高收益”的思路介入互联网保险项目,变现的方式比较多样化,主要还是看投入保险项目的方向和模式。“我们预计互联网保险项目的投资变现周期一般不会太短,也希望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而互联网保险入场者的能力和资源参差不齐,也为项目选择增加了难度。
从数据来看,互联网人身险和财产险的展业并未出现“齐头并进”的现象。2013年到2015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从54.46亿元增长到1465.60亿元,增长近27倍,互联网人身险占比由0.05%提升到9.2%,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人身险保险公司从44家增至61家。相比之下,2013年到2015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从236.69亿元增长到768.36亿元,增长225%。
前述研究报告认为,总体而言,互联网人身险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财型保险占绝对高比例,这脱离了保险本质。人身险保险公司对互联网的应用,也仅仅体现在把互联网当成渠道,在模式创新上仍有待加强。互联网财产险则存在业务结构单一、渠道结构单一、寡头效应明显等问题。
从保监会披露的行业数据来看,已经开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业绩已出现明显分化。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方面,截至2月底,众安保险为39211.58万元,泰康在线为171.88万元,安心财险仅为0.47万元。而截至2015年底,众安保险、泰康在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28304.23万元、43.57万元。
东吴证券(601555,股吧)分析师丁文韬表示,互联网保险难以切入高价值寿险业务,或面临发展瓶颈。长期来看,受制于自身特性,互联网适合销售中短期理财险、车险、意外险等简单、高度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尚无法销售高价值的长期寿险。随着监管加强对中短期理财险的限制,互联网寿险增长预计将面临瓶颈,车险互联网化和基于旅行、在线交易安全等碎片化场景的创新产品将推动互联网财险保费保持较快发展。此外,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数量将不断扩容。
需求“痛点”
对于互联网保险发展中面临的展业瓶颈和竞争态势,相关机构已经开始谋划发挥自身优势的途径。“场景化”成为业内普遍认同的展业思路。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位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人士处了解到,无论是提供保险服务的平台类机构,还是尝试“触网”转型的保险公司,都考虑在“场景化”的基础上通过更多手段使保险更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部资深总监李冠如表示,中国的保险市场值得用小额、高频、碎片的保险来进行产品销售。目前,蚂蚁金服考虑在场景保险和平台保险两方面继续完善互联网保险服务,前者将体现在消费者购物、旅游、健康、娱乐等方面,后者则常备一些保险产品。此外,数据精算和技术平台也有待进一步利用。
李冠如认为,对于互联网保险而言,应当在场景中发现“痛点”,贴近消费者需求,并利用数据优化产品改进相应的承保体验或进行理赔环节的风险管控,而除了常规的风险定价外,大数据还可以用于发现黑色产业链。未来,“保险场景+行业”的模式值得期待,可以体现在电商领域、农村金融保险服务、O2O、旅行等领域。
京东金融保险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于互联网的金融行业,用户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渠道便捷性,而是需要一种在特定场景化的需求满足。未来,金融平台可以根据自身所积累的优质大数据资源,依靠海量的用户画像,来拓展出更多的场景。在互联网保险推进模式上,可以根据大数据的精准性、动态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风控体系,结合传统保险企业优势的精算资源,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出费率更低,回报更高,能覆盖全生命周期、更贴合用户当前需求的保险产品。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核心逻辑是利用互联网降低传统行业成本或者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互联网保险创业方向也是如此,应以提升保险产业链的信息化和效率、改善保险价值链里的某一环节为创业方向。事实上,目前对于互联网保险主流模式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分类。
在商业模式仍在探索的阶段,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也引起多方关注。曲速资本和互联网保险观察网发布的报告提出,对于传统保险公司的互联网转型存在不少挑战,如测算风险缺乏大数据;组织结构方面,传统保险公司结构复杂,决策流程长,效率低,不适应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有部分公司原有线下渠道利益丰厚,转型动力不强等。而一些互联网保险产品打着“创新”的名号,却成为“奇葩险种”,更像是一种噱头和营销而非创新。保险公司在创新上应指向真正的保险需求,打造符合客户需求和用户场景的实用型保险。
此外,监管层也在密切关注互联网保险中不规范的现象。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近期,保监会有关部门下发《建议关注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的信息,称微信公众号“保保集微服务”发布的“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可能侵害消费者利益,扰乱车险市场经营秩序。保监会有关部门建议,应确立线上线下一致的监管原则,厘清“法”与“非法”的边界。
本文由自助银医一卡通-59599aa美高梅科技:www.cy-coo.com
上一篇: 解析“互联网+”思维下的移动医疗
下一篇: 如何解决工业4.0在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